第236章 谁更急(2 / 2)

“诸位,此地如何”

王信下了马,史平接过缰绳,牵着马离开,此地绿草肥美,不需要喂单独的精料,足够让马儿吃好,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地方。

众商人纷纷回复,现场气氛热闹。

看也看了,谈也谈了,王信不想多浪费时间,眼前的人在他的眼里只有一个身份,那就是商人,商人怎么会不注重效率呢。

至于别的,王信反而不在意。

他与各家讨论的是利益,利益一致就一起做事,才是最稳固的关系。

有人比王信还急,主动问道:“王将军打算如何修建镇虏城”

说话的人大概三十几岁,王信认得此人,笑道:“张东家说笑了,这是诸位的事情,如何修镇虏城也是诸位应考虑的,何至于问我。”

众人面面相觑,都无法跟上王信的思路。

如果是自己要修建镇虏城,想要掌控一切,那自己就是出头的,枪打出头鸟的道理,自己怎么可能不知道呢,别说朝廷,就是张文锦都能让自己的计划打了水漂。

所以王信才要让商人们出面集资,等商人们投了钱进来,这里的生意可是商人们自己的。

无论是为了保住投资,还是为了利益,商人们会比自己还要主动。

这才是最牢靠的方法,朝廷就算不满,那也是对商人们不满,而且就算不满,也无可奈何,朝廷连税赋都收不上来,同样的对地方不满,又能如何呢。

王信主动算账,同时透露自己的打算:“修建一座土城要不了多少钱,但是需要使用人力物力,但这座土城又不能不修,修了才能稳固对这片土地的控制权,保障诸位的回报。”

众人边听边点头。

大漠缺少树木,但是不缺土。

此地有山有水,有了水就能制作泥砖,胡人缺乏器具,只需要切一道土墙就能挡住胡骑,所以此人的说法没错。

王信自信道:“吸引内地的百姓来此地放牧,此城就是从百姓们手里收购牛羊马的集市,百姓们又从诸位手里采买需要的物资,其中的利益,不需要我多言,诸位自然算得清楚。

从此地运回内地走威远关,后面的事情,是各家商号的事,就不用我来指手画脚。”

没有人为了挑毛病而挑毛病,周世明笑道:“人的确不缺,这几年陕北闹荒,各地收成也不好,多了许多灾民,只要给口饭吃就能吸引不少人。”

张辉皱起眉头,如果要投资的话,不是小数目,张辉担心道:“人倒是好说,可胡人的问题怎么解决”

胡人多劫掠,他们这边吸引了百姓来放牧,那边胡人来劫掠,有城墙的保护,镇虏城是安全的,周边放牧的百姓怎么办

不等王信开口,另外一人摇了摇手,“都是要死的灾民,来了还有生的机会,甚至安家落户,不来也得饿死。胡人来抢,他们就杀回去呗,赢了就过自己的小日子,输了也不过是个死罢了。”

话糙理不糙。

胡人也是一条命,人家劫掠也是在赌命,都是赌命,就看谁的命大了。

反正关内灾民不值钱,用灾民消耗那些胆大的胡人,不定先把胡人搞怕了,不少人算盘打的贼精,根本没把灾民的命当回事。

有人为难道:“这些是小事,只是灾民一无所有,他们哪里来的牛羊马。”

众人聚在一起每日商道,如何利用此地的机会。

听到人们热切的讨论,王信反而成为了看客。

“消灭强盗是军队的事。”王信还是主动说道:“有威胁的胡部,交给军队来解决,军队收钱的道理,就是解决麻烦的,而不是蛀虫。”

有人眼睛一亮,如果军队收钱,能为商人解决麻烦,这钱也不是不能给。

很多商人对王信的印象不错,因为此人不但带来利益,就算收钱也是给他们解决麻烦,而不是制造麻烦,很难讨厌啊。

“还有小偷小摸,落单的胡人劫掠,这些就需要百姓们自个防备。”王信分析后,又提出一个解决方法:“可以向百姓们售卖鸟铳,百姓们家家有了鸟铳,还怕什么强盗。”

不是每个胡人都会拉弓射箭的,但是鸟铳却不同。

鸟铳的操作不难,哪怕是个孩子都能轻易使用,不需要长久的训练。

王信再次出谋划策:“以借贷的形势,低息借贷牛羊马匹给百姓,百姓们有了牛羊马匹,凭借此地的富庶,每年都可以向商行提供商行需要的商品,同时,还能向商行采购物资,各家商号又能赚利息,甚至可以办鸟铳厂,这也会是百姓们家家需要的商品。”

一个又一个的主意,听得商人们眼缭乱,仔细思考,比他们原先自己的主意要好得多。

这人的脑子是怎么长的

周世明无语。

比他们都要会经商,这地皮刮的,实在是了不起啊。

“买了鸟铳,要买火药铅子吧火药铅子可是消耗品,又多了一项赚钱的大买卖。”

“会不会太狠了”

张辉呆呆道。

感觉按照王信的主意,仿佛要把老百姓掏空了似的。

王信摇了摇头。

很多人有个误区,总觉得商业的利益是固定的,谁多拿一分,别人就少一分,实际上商业是无限扩张的,利益也是无限增加的。

商业的根本依托于资源,农业的根本依托于土地。

土地的产出有限,而资源只要投入的多,产出的也更多。

自从宋朝改革了水稻,形成了北麦南稻为主的农业生产力,在化肥等工业产物没有问世前,农业的发展瓶颈已经到头了,接下来只有工商业的发展,才能继续推动社会生产力。

在此地修建新城,分给百姓生产资料,形成与内地贸易互补的经济模式,就是属于工商业发展的正确模式,经济会越来越多。

不过这些都是长远的事,自己见到过,所以才有清楚的认知,眼前的商人们没有见到过,哪怕自己说的再有理,也无法想象出来。

“又不是逼着买,老百姓有了需求,他们有了钱,才会主动买,老百姓有了钱,又能买更多的商品,诸位获得的利润也会越高。”

王信简单的说了几句。

没想到不少人却安静了下来,忍不住思索王信刚才说的话。

“传闻王将军有点石成金之术,今日看来竟然是真的,在下佩服,实在是佩服。”有人拱手感慨,能做走私生意的,没点背景怎么行。

那些冒着最大风险的行商,哪怕那种走私几匹马赚点小钱的人,在老家也是风云人物,更不提他们这些坐地户。

周世明就是典型。

不少人了解过王信的根脚,此人在河西营,以及和一帮扬州商人搞的河西集市,包括部分商人嘴里夸此人的话,就算是千里之外,他们这帮地头蛇也一清二楚。

王信见怪不怪,现在大同地头蛇的势力算个什么,最牛的时候要数前明嘉靖万历时期,已经登堂入阁了。

可惜前明土木堡已经亡了,大同地头蛇势力发展到巅峰也被影响,如今还在半山腰上。
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