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82.第582章 代价(1 / 1)

重返1977 镶黄旗 1129 字 2018-03-28

其实百姓们真的挺麻木无知的。他们根本没有发觉到,京城饭馆的菜肴价格早就跟着副食提价水涨船高,悄无声息翻上好几倍了。

过去仅几毛钱的“木樨肉”、“回锅肉”,如今已经变成了一块钱、一块二。过去定价才一块钱的烧鸡,变成了三、四块。

这才不过多半年啊,就这么高的涨价幅度。如果不是因为去饭馆吃饭和百姓生活距离太远,恐怕早惹得民怨四起了。

反过来说,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涨价也一直普遍存在着,只是做的更隐秘。

比如说,当年的菜价是分等的,什么等卖什么价钱。这样就经常出现问题,商店常常自己提等提价,把本来是三等应该卖七分钱一斤的蔬菜提高到一等,每斤卖上一毛钱。

虽然当年报纸都公布政府颁发的调整价格通知,有人买菜时会特意带着报纸去买,就为了看看商店是不是涨价了。可即使这些人发现问题,也束手无策。

副食店应付起来就一句话。“同志啊,快马赶不上青菜行啊,这报纸上的价格是死的,可实际上价格随时都在变化,这又涨了,我们也没办法。难道你为了自己的几分钱实惠,要让国家遭受重大损失?”

这反倒显得挑剔的人小气,无理取闹了。

这就是社会当下的普遍生态。不经意间,“为人民服务”开始向“为钱服务”转变了。

就连洪衍武上班的“天兴居”,最近也把炒肝的价格每碗调高了四分钱呢。因为若不如此,上涨的成本怎么办?何况利润少了,沙经理也没依据给大家发奖金啊?那就只好让顾客吃点儿亏了。

但即使如此,这些也只是表面化的毛毛雨,如果人们换位思考,应该是可以理解的。可完全让人难以接受的,却是由价格活跃进一步引发的,商业系统腐败加速和黑幕交易越来越严重的问题。

啤酒搭凉菜此举,在百姓心打尽!

同样的,也是从这时开始,社会变乱了。有一个词开始逐渐成为社会热点词,那就是“价格”。

在以后相当长时间里,在各种调查中,价格的关注度,几乎总是排在第一或者第二位,而且经常与腐败问题不相上下。

之后的物价大检查也经常进行,物价局很快就变成了非常出名的局,各地的物价检查所、监督站,也是很厉害的。

在今天回想起来,这个历史阶段,既是整个社会都在闯价格关的开始,也是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惊险跳跃开始,目的当然是最终让价格成为引导资源配置的信号。

但也不能不承认,我们曾经花那么大力量消灭市场、消灭价格确实是走了一个大大的弯路。现如今再恢复市场、承认价格,要付出的代价也必然是相当沉重的。
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